故障 | 产生原因 | 排除方法 |
油泵不出油 | 1,泵壳内未加储液或储液不足 2,吸入管路漏气 3,转向错误 4,吸程太高或吸入管路过长 5,机械密封泄漏量过大 6,吸入管路气体不能从出口排出 | 1,加足储液 2,检?并排除漏气现象 3,按泵指示方向更正 4,降低吸程或缩短吸入管路 5,修复或更? 6,打开出口阈门 |
杂音和振动较大 | 1,底脚不稳 2,泵轴弯曲 3,汽蚀现象 4,轴承磨损严重 5,?口管路内有杂物 6,泵与电动机两者主轴不同心 | 1,加固 2,更?或校正 3,调蝥工况 4,更?轴承 5,?除杂物 6,调整同轴度 |
出油量不足 | 1,杂物进入吸入管或叶轮流道堵塞 2,转速太低 | 1,排除堵塞物 2,调至额定转速 |
轴功率消耗过大 | 1,流量过大 2,转速太高 3,泵轴窖曲或叶轮卡碰 4,泵内流道堵塞或被卡住 | 1,升离出口压力 2,适当降低 3,更?或校正 4,排除堵塞物 |
维护和拆装
该齿轮油泵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经久耐用。在泵正常惰况下.一般不需要经常拆开保养。当发现故障后随?给予排除即可。
1、维护该泵?应注意几个主要部位。
a. 滚动轴承:当油泵长期运行后.轴承磨损到一定程度时.须进行更?。
b. 前密封环、后密封环:当密封环磨损到一定程度时.须迸行更?。
c. 机械密封:机械密封在不漏油的惰况下,一般不应拆开检?。若轴承体下端泄漏口处产生严重泄漏时,则应对机械密封迸行拆检。装拆机械密封时.必须轻取轻放,注意配合面的?洁.保护好静环和动环的镌面,严禁敲击碰撞。因机械密封而产生泄漏的原因主要是摩擦付镜面拉毛所至。其修复办法,可对磨擦付端面进行研磨使恢复镜面。机械密封产生泄漏的另一原因是“O”型橡胶密封?(或缓冲垫)安装不当、或者变形老化所至。此时则需调蝥或更?"O"形密封圈迸行重新装配。
2、,油泵拆装顺序:
a. 拆下电动机或脱出?轴器。
b. 拆出轴承体总成.检?叶轮和前口环的径向间隙.检?叶轮螺母有无松动.
c. 拆下叶轮镙母.拉出叶轮.检?叶轮和后密封环的径向间隙。
d. 松出机械密封的紧定螺钉,拉出机械密封的动环部分.检?动、?环镝面的?合惰况,检查“O”型密封圈(或缓冲垫)的密封情况。
e. 旋出?轴器的紧定螺母.拉出?轴器。
f. 拆下轴承端盖.拆出泵轴和轴承。
g.安装时以相反顺序进行装配即可。
泵的使用
(一)、起动前的准备及检?工作:
1,本系列油泵,根据泵的工作运转状况,分别采用优质钙基黄油和10号机油进行润滑,如果采用黄油润滑的泵应定期向轴承箱内加注黄油,采用机油润滑的泵.如果油位不足,则加足之。
2,检?泵壳内的储液是否高于叶轮的上边缘.如若不足.可以从泵壳上的加液口处直接向泵体内注入储液,不应在储液不足的惰况下启动运转,否则泵不能正常工作,且易损坏机械密封。
3 ,检?泵的转动部件是否有卡住磕碰现象。
4 ,检?泵体底脚及各?结处螺母有无松动现象。
5 ,检?泵轴与电动机主轴的同轴度或平行度。
6,检??口管路是否漏气,如有漏气,必须设法排除。
7,打开吸入管路的阀门,稍开(不要全开)出口控制阀。
(二)、起动及搡作:
1,起动油泵.注意泵轴的转向是否正确。
2,注意转动时有无不正常的声响和振动。
3,注意压力表及真空表读数.起动后当压力表及真空表的读数经过一段?间的波动而指示稳定后. 说明泵内已经上液,油泵迸入正常输油作业。
4,在泵进入正常输油作业前即自吸(或扫舱)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泵内油温升高惰况,如果这个过程过长,泵内油?过高,则停泵检?其原因。
5,如果泵内液体温度过高而引起自吸困难.那么可以暂时停机.利用吐出管路中的液体倒流回泵内或向泵体上的加储液口处直接向泵内补充液体.使泵内液体降?.然后起动即可。
6,调节出口控制阀,使压力表读数指到规定区域.避免油泵在规定区域的下限范围内工作.以防因轴功率过大而引起电动机过载.或因流量过大而使泵产生汽蚀,影响泵的正常运转.使泵强烈振动. 发出?声。输送各种油料时的压力的使用范围可参阅《各种液体压力控制范围表》。
7,泵在工作过程中如发生强烈振动和?声,有可能是泵发生汽蚀所致,汽蚀产生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迸口管流速过大.;二是吸程过高。流速过大时可调节出口控制阀,升高压力表读数,在?口管路有堵塞时则应及时排除;吸程太高时可适当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8,泵在工作过程中因故停泵.需再起动时,出口控制阀应稍开(不要全闭),这样既有利于自吸过程中气体从吐出口排出.又能保证泵在较轻的负荷下启动。
9,注意检?管路系统有无渗漏现象。
(三)、停泵:
1 ,首先必须关闭吐出管路上的闸阀。
2,使泵停止转动,
3,在寒冷季节,应?泵体内的储液和轴承体冷却室内的水放空,以防冻裂机件